新石器时代丝麻织物

1958年,考古工作者在湖州城南钱山漾遗址考古发掘中,从一被压扁的竹筐内发现了麻布片、麻绳等麻织品及绸片、丝带、丝线等丝织品。其中,绸片出土时尚未炭化、呈黄褐色,为平纹织物,经纬密度每厘米分别为52根和48根,其精密度与现代的电力纺相近; 丝带、丝线虽炭化但仍有一定韧性,经测定丝织品原料为家蚕丝,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,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蚕丝织物。同时出土的缫丝用的小棕帚、骨针、纺轮及可能用于采桑植桑的竹篓、石斧,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种桑、养蚕、缫丝、织绸的完整流程。2005年在该遗址的第三次发掘中又出土了距今3500年左右的丝带。钱山漾遗址确实可称为“中国丝绸之源”。
版权所有 湖州博物馆 2014-至今 All rights reserved | 浙ICP备17020388号-1 浙江公安备:33059102000009号
技术支持:杭州淘艺数据技术有限公司